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经济

  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地区东部,浙赣铁路和三二0国道南侧。东界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县、上饶市,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县境南北长62.5公里,东西宽45公里 ,总面积1377.79平方公里,折合206.67万亩。地理坐标:东经118º 1'18“- 118°29'15”,北纬28 °3'30“-28°37'23”。县址永丰镇,距省会南昌市276公里, 距上饶市24.7公里,有广江、上二、广玉公路分别直达 江山、浦城、上饶、玉山四邻县市,以及311挂线直驶梨温高速公路。
  年平均气温17.9,一月平均气温5.6,七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低气温为—9.1,极端最高气温40.5,年降水量1627毫米,无霜期266天。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尤以南部的铜钹山为最高,海拔1535米。中部和西部多为低岗浅丘和谷地。河流主要属信江水系,水力资源较丰富。
  近几年,广丰县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龙头,不断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使森林资源量得到了迅速的扩张。
  现有耕地34万亩,水田占86%。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烟草、甘蔗、油菜、黄麻、花生等。所产“紫老红”烟叶,是制作高级雪茄和高级卷烟的重果原料、配料,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森林以松、杉、竹和油茶为大宵。畜牧业素以著名的“广丰白鹅”、良种“铁蹄牛”和山羊的饲养量为大。
  近年来,该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9万亩、低效林改造2万亩、封山育林32.8万亩。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完成坡耕地改造6万多亩,生态脆弱、区位重要的丰溪两岸坡耕地得到了有效的绿化。通过“造、补、抚、封、管”等措施,全县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同时,该县还大力加强了义务植树、四旁绿化、城镇绿化工作,一个绿水青山的广丰已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唐乾元元年(758)置永丰县,因里为名。元和七年(812)撤销,并入上饶县。宋熙宁七年(1074)恢复永丰县。元代隶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改属江西省。清雍正十年(1732)因吉州已有永丰,加之境内有丰溪河,置广丰县,与“永丰”意近。
 
 今广丰县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九江郡余汗县;县境东北角(指建县时从衢州须江县[今江山市]划入之一小部分区域,下同)属会稽郡太末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辖余汗县,今广丰境属之。兴平二年(195),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今广丰县地属庐陵郡余汗县;东北角属会稽郡新安县。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同时析余汗地置葛阳县,今县地属鄱阳郡葛阳县,东北角仍属会稽郡新安县。晋、南北朝,皆属鄱阳郡葛阳县。县境东北角,晋泰始二年(266)属东阳郡新安县。太康元年(280)新安改名信安。陈天嘉三年(562)属金华郡信安县。
 隋开皇二年(582),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信安县。大业三年(607),葛阳改名弋阳,县地属鄱阳郡弋阳县;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东阳郡信安县。唐武德四年(621),改鄱阳为饶州,置上饶县,同时设立永丰镇,因境内有永丰山得名,属饶州上饶县。分信安地置须江县,隶衢州,县境东北角属衢州须江县。武德七年(624),省上饶入弋阳,隶饶州;武德八年(625),省须江入新安,隶婺州。今县地属饶州弋阳县,东北角属婺州新安县。永昌元年(689),复须江县。
 唐乾元元年(758),置信州,分上饶县之永丰镇益以衢州须江县之西南地设永丰县,是为建县之始,隶信州。元和七年(812),省永丰县入上饶复为镇。五代时,今广丰县地皆为信州上饶县永丰镇。其间信州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改属吴;后晋天福四年(939)改属南唐。宋开宝八年(975),信州改隶江东路。熙宁七年(1074),永丰镇复为永丰县,仍隶信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信州为路,隶江浙行中书省,永丰县属信州路。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取信州路,改名广信府,辖永丰县,仍隶江浙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因广信府隶浙漕运不便,改隶江西行省,永丰县皆属广信府。清代沿用明制,惟因吉安府亦有永丰县,雍正十年(1732)改广信府永丰县为广丰县。明、清两代,划分6乡51都。
 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设道,广丰县属豫章道。十五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全省四次划分行政区,广丰县皆属第六行政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盘岭山区及其周围各地,曾先后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
 1949年5月5日,广丰解放,5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赣东北行政区上饶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改属上饶专区。1971年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设市,广丰县属上饶市。
 1985年3月15日,撤销五都、洋口乡,分别划归五都镇、洋口镇管辖(赣府厅字[1985]159号)。1985年4月18日,设立岭底、鹤山、杉溪、关里、西坛乡(赣府厅字[1985]230号)。
 1991年6月5日,撤销横山乡、桐畈乡,设立横山镇、桐畈镇(赣民字[1991]93号批复)。1993年,撤销排山乡,设立排山镇(赣民字[1993] 34号批复)。1993年5月29日,撤销城北乡,将其区域划归永丰镇管辖(赣民字[1993]65号批复)。
 1994年11月25日,撤销湖丰乡、大南乡,设立湖丰乡、大南镇(赣民字[1994]238号批复)。1995年12月12日,撤销毛村乡,设立毛村镇(赣民字[1995]252号批复)。1996年3月19日,比古乡更名为二渡关乡(赣民字[1996]51号批复)。
 1997年8月18日,撤销河北乡、壶峤乡、泉波乡、视底乡,设立河北镇、壶峤镇、泉波镇、枧底镇(赣民字[1997]175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3个镇、17个乡:永丰镇、湖丰镇、大南镇、排山镇、毛村镇、五都镇、洋口镇、桐畈镇、横山镇、壶峤镇、河北镇、泉波镇、枧底镇、吴村乡、社后乡、管村乡、下溪乡、西坛乡、塘墀乡、杉溪乡、大石乡、霞峰乡、嵩峰乡、十都乡、鹤山乡、少阳乡、沙田乡、二渡关乡、关里乡、岭底乡。
 2000年6月27日,撤销霞峰乡、沙田乡、下溪乡、吴村乡,设立霞峰镇、沙田镇、下溪镇、吴村镇(赣民字[2000]0号批复)(赣民字[2000]143号批复)。至此,全县辖17个镇、13个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7927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永丰镇 72022 五都镇 45699 洋口镇 29935 横山镇 28923 桐畈镇 26461 湖丰镇 21434 大南镇 16566 排山镇 29187 毛村镇 17988 枧底镇 17052 泉波镇 23956 壶峤镇 23616 河北镇 35987 霞峰镇 30601 下溪镇 26363 吴村镇 30431 沙田镇 25162 鹤山乡 8699 大石乡 29302 塘墀乡 19542 社后乡 11490 管村乡 10449 杉溪乡 18783 嵩峰乡 13647 十都乡 6395 二渡关乡 8692 岭底乡 18935 少阳乡 19332 关里乡 4760 西坛乡 7862
 2001年12月30日,撤销鹤山乡、河北镇(不含源溪等3个村委会),划归洋口镇;撤销西坛乡,并将河北镇的源溪、湖头、塘头村委会和大石乡的五角塘、苏塘村委会划归永丰镇;撤销杉溪乡,划归五都镇;撤销十都乡,划归嵩峰乡;撤销关里乡,划归横山镇;撤销二渡关乡,划归桐畈镇(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75.52万人。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76.4万人。
 2004年底,全县辖16个镇、7个乡:永丰镇、五都镇、洋口镇、横山镇、桐畈镇、湖丰镇、大南镇、排山镇、毛村镇、枧底镇、泉波镇、壶峤镇、霞峰镇、下溪镇、吴村镇、沙田镇、大石乡、塘墀乡、社后乡、管村乡、嵩峰乡、岭底乡、少阳乡。
 永丰镇 2004年辖:东关社区、商城社区、西山社区、东街社区、鸟林街社区、南街社区、湖沿社区、西门社区、南屏社区、北门社区、大塘角社区、麦园社区、裕丰社区、源溪社区、白鹤畈社区、岔路头社区、小康城社??塘溪村。
 五都镇 2004年辖:修文街社区、义星街社区、西湖街社区、五都社区、杉江社区、六都村、仙洲村、前山村、黄丰村、紫坞村、花棚底村、兰田村、项家村、松林村、澄村、双桥村、塔山村、王家畈村。
 洋口镇 辖:中心街社区、中山街社区、严村社区、祝家墩社区、洲头社区、昆山社区、五里社区、水北社区、洋江社区、湖边社区、富山村、新村、壶山村、赵塘村、庙林村、和尚渡村、上呈村、苗山村、蔡村、青桥村、古城村、莲鼓村、战畈村。
 横山镇 辖:廿四都社区、上铺村、东山村、余村、山头村、廿三都村、前洋村、上孚村、双峰村、柴九洋村、龙潭村。
 桐畈镇 辖:桐家畈社区、溪山社区、下社村、后垄村、高厅村、王家村、深坑村、蒋坞村、二渡关村。
 湖丰镇 辖:湖丰社区、徐家村、湖沿村、回树底村、桥头村、槐芳村、尖山村。
 大南镇 辖:大南村、石桥村、塘狮村、古村、茭塘村、李家村。
 排山镇 辖:排山社区、三十八都村、墩头村、塘上村、黄狮村、王坑村、西山底村、荷坞村、下余村、余坡温村。
 毛村镇 辖:八都社区、毛村、乌岩村、百花村、后溪村、杨坞村。
 枧底镇 辖:枧底社区、溪西村、东井村、畈上村、铜坑村、铜山村。
 泉波镇 辖:七都社区、王家坞村、张村、泉波村、边山村、鸿坛村、吉塘村、梧桐圩村、吟阳村。
 壶峤镇 辖:壶峤村、流源村、朱狮村、郑村坞村、东阳村、塘头村、渡头村。
 霞峰镇 辖:大尖山社区、下坊社区、赤塘村、方村、三官殿村、公堂村、三里村、石山村、坑东村、大洋村。
 下溪镇 辖:大坪社区、王洋社区、西溪村、周村、杨村、溪滩村、双井村、官塘村、太阳亭村。
 吴村镇 辖:吴村社区、塘边村、前村、东塘村、傅家棚村、玉田村、河源村、路源村、胜利村。
 沙田镇 辖:沙田村、碧石村、港口村、十六都村、沙溪村、坞垄村、溪淤村、溪头村。
 大石乡 辖:抱坞亭村、溪边村、大塘底村、水阁村、四公村、大石头村、永和村。
 塘墀乡 辖:塘墀村、三都村、大石山村、黄家淤村、朱坞村、金墀村。
 社后乡 辖:社后村、竹岩村、大门底村、湖口村、后阳村。
 管村乡 辖:管村、龙溪村、舵阳村、清淤村、清塘村。
 嵩峰乡 辖:十一都村、里洋村、银峰委会柘阳村、杨柳村、十都村、石岩村。
 岭底乡 辖:岭底村、家潭村、军潭村、石溪村、铁山村、叶家村、高阳村、七星村、小丰村、石人村。
 少阳乡 辖:少阳村、双塘村、养塘村、新塘村、泉岭村、黄家山委会交溪村。
 铜钹山垦殖场: 大丰源林场、大丰林场、张屯头林场、大东坑林场、条铺林场、徐屯林场。
 芦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006年1月20日,撤销永丰镇、塘墀乡,设立永丰、丰溪、芦林街道办事处;将广丰县管村乡与社后乡合并,设立东阳乡(赣民字[2006]5号批复)。2006年9月21日,撤销岭底乡,改设铜钹山镇(赣民字[2006]136号批复)。

       广丰自古商贾往来络绎辐辏。茶叶、土纸、夏布等大宗商品销往外地始自元代,清咸丰年间烟叶成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至民国仍销不衰,输出业昌盛。民国十七年(1928)前后,全县经营烟叶、茶叶、夏布、土纸等行业的店家行庄共有800余家之多。
 新中国建立后,始有国营商业。1956年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县城以国营商业,农村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的国合商业占主导地位、集体商业为补充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格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推行商业体制改革,国营商业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供销合作社系统改“官办”为“民办”,恢复原有集体商业性质。打破城乡封锁、条块分割,改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同时,开放集市贸易,集体、个体商业迅速恢复,边界贸易活跃,一个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形。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广丰商贸业跨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城乡贸易空前活跃,国营、供销社、集体、个体商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国合商业经过母体裂变,资产重组等历史性变革,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个体私营商业在县人民政府筑巢引凤,新建扩建城乡集贸市场、商业网点,撤除一切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栏杆,出台《广丰县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措施的支持和鼓励下,得到快速的发展。活跃的经营方式,畅通的流通渠道,既促使地方农副土特产品的推销和工业产品的销售,又推进横向经济交流和县域经济的滚动发展。
 至2000年,广丰城乡市场商店林立,集市贸易摊点遍布,商品琳琅满目,商业经营购销两旺。全县共有商业零售网点5665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93万元,比1949年建国初的530万元增长156.6倍;比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191万元增长19.8倍。全县共有集市贸易市场4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43622万元,比1949年的97.7万元增长446.5倍;比1978年的343万元增长130.6倍。其后,广丰商业经济持续发展,200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05万元,集贸市场增加为47个、集市贸易成交额47419万元。
 
 农林产业 广丰县历史上森林茂密,风景优美。县内铜钹山古名称封禁山,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封禁,至清代同治八年(1869)弛禁,长达300余年。此间,树木种类繁多,载入清同治十一年《广丰县志》的树种有20余种,竹类11种,还有各种果树、花卉和各类野生动植物。县城附近西山观因林木茂盛,建有隐真观和丰溪书院。几百年至千年的古树,县内各地都有存在。民国期间,外侮内乱,战祸不断,境内森林遭到严重破坏。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了造林治山工作,林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农业体制和政策常有变动,影响了山林管理。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树烧炭、焖铁,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加剧了水土流失,196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仅21.9%。70年代以后,中共广丰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基地建设,兴办集体林场,大力组织和推动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1979年27.9%,1981年32%,1986年46.3%。90年代初开展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广丰县的林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5.3%。2000年全县林业产值589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679万元的5.88%。2002年林业产值5344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500万元的4.7%
 据 1983年从五都镇蛇山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谷壳和秸秆、石锄等遗物证实,广丰县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稻谷生产。清同治县志记载农作物种类就有水稻、麦、豆等二十余种。民国时期,战乱不止,高租重利剥削,农作物产量极低: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只有45010吨,人均口粮149公斤;油脂600吨,人均1.99公斤;农业产值1905万元,人均产值63元。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又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形式,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行了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杂粮改主粮的“三改”工作,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1957年,农业产值达到3229万元,比1949年增长69.49%。1977年农业产值达到5198万元,比1957年增长60.97%。1986年后,全县农村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先后进行了蚕桑工程、果业工程以及“粮专项目”的开发和建设。1992年全县农业产值达到19362万元,比1986年9474万元增长1.04倍。1993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切实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以两叶(烟叶、桑叶)两水(水产、水果)三种(种竹、种菜、种茶)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95年农业产值达到39138万元,比1993年25087万元增长56%。2000年农业产值49400万元,比1995年增长26.22%。2002年农业产值53683万元,比2000年增长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