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 旅游
- 历史
- 地理
- 经济
邮编:334000。代码:361102。区号:0793。拼音:Xinzhou Qu。信州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上饶市的中心城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约286天,年平均气温17.9℃ ,年降雨量2025.4毫米,年日照时数1523.9小时。现辖5街道办(东市、西市、北门、水南、茅家岭)2镇(沙溪、灵溪)2乡(秦峰、朝阳),总面积338.6平方千米,全区总人口37.22万。境内平原广阔,河湖交错,土地肥沃,粮丰林茂;信江河、丰溪河纵横贯穿市区,城东的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奇美,把信州区点缀成独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绿中城、城中绿的自然生态城市。地下蕴藏有金、银、
铜、铅、锌、磷、花岗岩、石灰石等富于开采矿产资源。信州区有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市共有中学28所,中等专业学校9所,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4--5万人,并拥有七千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全市常年开设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规划以来,信州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三产为新增长点的经济框架。已成为赣东北新兴的工业基地、江西省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赣东北平原重要商埠。
1、新兴的工业基地:信州区是新兴的工业基地,建立了机电仪表、建材、有色金属、食品、轻纺五大支柱产业。“十五”以来,全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12%左右。区内建成了以凤凰工业园区、三江工业园区为首的工业基地。
2、全省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基地:信州区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拥有耕地面积6133公顷,其中水田5466.6公顷,旱地666.7公顷。形成了蔬菜、家禽、生猪、水产、林果等五大主导产业,现为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3、便捷的交通网络:信州区已形成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主骨架,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国家级交通枢纽。浙赣铁路,311高速公路、320国道线等穿境而过,纵横交错。信州区至上海、杭州、南昌分别只需7小时、5小时、2小时。
4、发达的商贸流通:信州区商厦林立,网点棋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是赣东北的商品集散中心。现已建成以市区步行街、水晶宫广场为中心,以解百商场、溢洲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白鸥园市场、宝泽楼服装批发市场及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三江大市场等专业商品市场为骨干的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市场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联华、日新超市等新型流通企业与德克士、肯德利等现代快餐业交相辉映,初步形成了区域性商贸都会。
5、完备的基础设施:围绕上饶市委、市政府把信州区建成区域大城市的发展定位,近年来,信州区着力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已初步确立赣东北中心城市的地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成现代化的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数据网,通讯较为发达。建有装机容量十万千瓦的发电厂,年供电能力超过5000万千瓦小时,电能充足,电网安全可靠。市区有自来水厂两座,水质优良,年供水能力达2800万吨以上。供气配套工程已投入使用,充分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
6、蓬勃兴起的开放城市:随着信州区三资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内火车站、汽车总站以及供水、供电、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工商、税务、国土、海关、商检等服务机构齐全,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了美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客商抢滩入区。
信州区地理环境优越,周围有龟峰、黄山、三清山、武夷山、龙虎山等国家级旅游胜地。自身也是钟灵毓秀之地。全区山清水秀,且系东南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唐朝茶圣陆明寓居茶山寺开凿的陆羽泉,有“天下第四泉”之誉。宋绍兴年间兴建的东岳庙;明万历年间兴建的龙潭塔;清初兴建的信江书院;还有饭甑山、睦州山、古岩洞、铅石山等一批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景点。
位于城区的云碧峰省级森林公园,风景秀丽,正在规划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司。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曾是二十世纪4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囚禁“皖南事变”中突围未成的新四军将士以及从东南各省搜集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地方,是革命先烈为了信仰和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先烈牺牲的地点。每年都有20万人次的群众,前来烈士陵园瞻仰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信州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历年平均气温17.8℃。1月份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9.7℃(1991年12月29日),7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值为40.5℃(1990年8月5日)。年均降水量为1954.0毫米,系赣东北地区的多雨区。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尤其是4—6月,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历年平均有霜日数为20.6天。最多有霜日数为32天(1986—1987年),最少有霜日数为9天(1993—1994年)。历年平均无霜期日数为271.7天,最长无霜期为304天(1997—1998年),最短无霜日为247天(1987—1988年)。地境内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饶圭峰组地层,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等4种,按东北部丘陵红壤区、沿江河谷平原区、东南部低丘陵红壤区、南部低丘陵红壤区分布。境内变质岩和岩浆较为发育,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磷、煤、滑石、粘土、砂石、矿泉水等。其中磷矿主要蕴藏于朝阳乡境内,已勘探查明矿体东西长约7000米,南北宽约1550米,最大垂深460米,地质储量10703万吨,为华东地区最大磷矿床。
工业是信州区国民经济的主体。全区工业已完成企业改制,基本形成了以宏福服装、惠达纺织、柳桥羽绒、海潮纺织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长江水电、江铃汽配、消防设备及电焊氧焊为骨干的机构制造业;以凤凰光学为依托,以成功电子等为主体的光学电子加工业;以昌彪、颜记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50亿元,工业产值49.24亿元比1978年的工 业产值11.50亿元增长328%。主要工业产品的产值为:光学仪器52160万元,改装汽车50636万元,纺织服装16538万元,电工仪器表8018万元,夏布2419万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在城市建设不断深入,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4.84万吨。农业总产值46139万元,比1993年的15194万元增长204%。无公害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9%。围绕夏布绢纺、花卉苗木、水产畜禽等主导产业,全区有赣东北特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桑王绢纺、金星夏布、北门养猪、沙溪花卉苗木、生猪定点屠宰等农业企业530余家,连带农户17490家,销售收入达3.74亿元,初步形成了龙头连市场、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雏形。2005年,全区实有耕地面积5242.67公顷,比1993年三乡一镇划入后的耕地面积6666.67公顷减少1424公顷;农业人口人均耕地由1993年的0.041公顷减至0.031公顷;全区粮食总产48437吨,单产354公斤/亩,播种面积134515亩;蔬菜总产136244吨,单产2546公斤/亩,播种面积53509亩;水产品产量8602吨。